生鐵鑄造廠在生鐵鑄造過程中,減少縮孔和縮鬆的產生是確保鑄件質量的重要一環。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:
一、調整鐵液成分
提高鐵液碳、矽含量:在不過度產生石墨漂浮的前提下,適當提高鐵液的碳、矽含量,以增強鑄件的自補縮能力。經驗公式為Wc+1/7Wsi>3.9%,薄壁件的碳當量可提高到4.7%左右。
控製殘餘元素:在保證球化的前提下,適當減少殘餘鎂量,並保證適當的稀土殘餘量(一般0.02%-0.04%)。當硫含量很低時,稀土殘餘量應更低。
減少有害元素:盡量減少鐵液中的硫、磷等有害元素含量,以減少縮孔和縮鬆的產生。

二、優化鑄造工藝
提高鑄型緊實度:生鐵鑄造廠通過提高鑄型的緊實度,有利於鐵液石墨化膨脹時得到更好的自補縮效果。
合理布置澆冒口和冷鐵:合理設計澆冒口和冷鐵的位置,以優化金屬液的流動和補縮。適當提高澆注溫度,並加強冒口的補縮能力。
改進鑄件結構:減少鑄件壁厚的不均勻性,通過改進鑄件結構來降低縮孔和縮鬆的風險。
控製澆注速度:澆注後期適當慢澆,以利於充分補縮。
采用特殊冒口設計:當縮鬆產生在接觸熱節時,應采用冒口徑為寬、薄、短型的冒口,並盡量加大冒口徑和冒口連接處的斜度,或將冒口放在熱節的側麵,采用避開熱節均衡凝固的方法。
加壓補縮凝固:將鑄件放在具有一定壓力的裝置中,在壓力下凝固,以消除縮鬆,獲得致密鑄件。
三、改善鑄型條件
提高鑄型激冷能力:鑄型的激冷能力越大,越有利於減少縮孔和縮鬆的容積。通過優化鑄型材料、結構和冷卻方式,可以提高鑄型的激冷能力。
保持鑄型幹燥和清潔:生鐵鑄造廠確保鑄型在澆注前處於幹燥和清潔狀態,以減少因水分或雜質引起的氣孔和縮鬆。
四、控製澆注條件
控製澆注溫度:澆注溫度的選擇應適中,過高或過低的澆注溫度都會影響鑄件的補縮效果。通過試驗和實踐經驗確定最佳的澆注溫度範圍。
防止鐵液氧化:生鐵鑄造廠在澆注過程中要注意防止鐵液氧化,特別是矽鉬球墨草莓视频黄色软件下载鐵液氧化嚴重時,碳當量低時極易在薄壁和夾角處產生縮鬆或顯微縮鬆。
五、後處理措施
生鐵鑄造廠對於已經產生縮孔和縮鬆的鑄件,可以通過後處理措施進行補救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後處理成本可能較高且效果有限,特別是對於大批量生產的鑄件來說並不實際。因此,應優先考慮在鑄造過程中通過上述措施來減少縮孔和縮鬆的產生。